治疗原理
通过热疗和促进剂(水化剂、角质层剥离剂)的应用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增加皮肤的通透性;通过脉冲电流使a-螺旋结构的多肽发生翻转形成平形排列,由无序性变为有序性,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通道。人为造成药物通过的直接通道,使药物顺利通过。通过脉冲波导入的电泳作用和电趋向性,使药物粒子充分水化,以利于粒子的透皮转运。通过以上方法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药物向体内有效转运。并结合中医经络理论,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,扶正祛邪以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。
适用范围
康复科:关节炎、颈椎病、腰肌劳损、坐骨神经痛、落枕、软组织扭挫伤、肌肉酸疼、消肿止痛。
胃肠科:急慢性胃炎、结肠炎、肠粘连、阑尾炎、直肠炎、腹泻、腹胀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。
儿 科:小儿咽痛、肺炎引起的咳嗽、小儿腹泻、小儿便秘、消化不良。
骨伤科:软组织扭挫伤、消炎止痛等。
普外科:腹部和腔内手术后的康复治疗。
功能特点
提高生物利用率,减少总用药量:药物经皮肤直接进入体内,从而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被消化酶破坏、分解和经肝脏时的首过效应以及在体内运转过程中的代谢。并避免了个体差异。进入体内的药物有效成分被直接利用,其利用度可达60%以上,使药物总用量减少50%以上。
显效迅速:由于可直接在病变组织处迅速形成药物的聚集和侵润,并达到药物的有效组织浓度,直接、迅速的发挥其药物的治疗作用。
药效稳定、持久:由于皮肤和组织的药物代谢比较缓慢,使病变处的有效药物浓度可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。一般情况下可比口服药物作用时间延长2-3倍。
无血药浓度峰谷现象: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入血量缓慢而稳定,不会产生类似于口服或静脉滴注药物时所产生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。也就避免了因血药浓度峰值时产生的毒副作用。
提高疗效:药物在病变组织处维持较长时间、较高的有效浓度,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作用。同时由于促进了药物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,使需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发挥药效。